你高价买来的“天然”降压茶,可能掺着处方药;你吃下肚的“高效”减肥食品,或许藏着泻药。这一切,如今有了“火眼金睛”来识别。
一喝血压就降的“神茶”,一吃就瘦的“减肥零食”…… 这些立竿见影的“食品”,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6项最新的食品检验方法,如同为监管人员装备了“火眼金睛”,专门用于识别43种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物质。
从非法添加的降压药、泻药,到伪装成食用色素的工业染料,这些潜藏在美味与健康背后的“隐形杀手”,将无处遁形。
简单来说,食品非法添加物就是根本不允许出现在食品里的东西。它们不是盐、糖这样的传统食材,也不是国家批准、按标准使用的合法食品添加剂。不法商家为了效果显著、颜色好看,昧着良心把它们加了进去。
这次国家发布的“侦察手册”,主要针对四类“通缉犯”:
降压药“乱入”保健食品:比如坎地沙坦酯、拉西地平等,都是正经的处方降压药。但无良商家把它们偷偷掺进所谓的“降压茶”、“稳压保健品”里,制造出“一喝就有效”的假象。
泻药“变身”减肥神器:比如酚丁等,被加到减肥茶、瘦身果冻、酵素梅里。吃了就拉肚子,体重当然掉得快,但长期如此会严重损害肠道健康,导致电解质紊乱。
工业染料“美颜”美食:像红2G这类廉价的工业染料,常被用来给卤肉、辣椒酱、花椒等“美颜”,让颜色格外鲜艳诱人。这些染料可能含有致癌物,危害巨大。
抗菌药物“潜伏”:如乙酰氧肟酸,也可能被非法用于某些宣称有“消炎”“抗菌”功能的特殊食品中。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食品中坎地沙坦酯、拉西地平、阿齐沙坦的测定》等6项食品补充检验方法的公告
(2025年 第39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食品中坎地沙坦酯、拉西地平、阿齐沙坦的测定》等6项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名称和编号如下:
食品中坎地沙坦酯、拉西地平、阿齐沙坦的测定(BJS 202501)
食品中普萘洛尔等25种β-受体阻滞剂类化合物的测定(BJS 202502)
小麦粉及其制品和小麦粉添加剂中乙酰氧肟酸的测定(BJS 202503)
食品中酚丁、双丙酚丁、双酚沙丁、双酚沙丁醋酸酯和酚丁双环丙甲酸酯的测定(BJS 202504)
调味品、豆制品、肉制品等食品中红2G、二甲基黄、 二乙基黄的测定(BJS 202505)
食品中碱性橙2等6种染料的测定(BJS 202506)
6项食品补充检验方法文本自公告发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在市场监管总局食品补充检验方法数据库(https://www.samr.gov.cn/spcjs/bcjyff/)公开,供查询和下载。
特此公告。
市场监管总局
2025年9月29日
非法添加并非无处不在,但主要集中在那些宣称有“特殊功效” 的食品里。
降压“神茶”与保健品:
典型案例:据多家媒体报道,此前有消费者购买了一种“山草药降压茶”,饮用后血压迅速下降,但伴随头晕、乏力等低血压症状。后经检测,其中竟非法添加了多种降压药成分。这等于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药”,剂量无法控制,极其危险。
“闪电瘦”减肥食品:
典型案例:“酵素梅”“减肥咖啡”“瘦身软糖” 等网红产品屡屡曝出非法添加。例如,2023年上海警方侦破的一起案件中,一款热销的“减肥巧克力”就被检出含有禁药西布曲明(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副作用巨大)。商家利用“水果味”“零食化”的包装,掩盖其内含的化学药物。
色泽诱人的熟食与调味品:
典型案例:“网红龙虾”“颜色鲜红的卤牛肉”“特别红亮的辣椒面” 都可能是工业染料的“重灾区”。过去曾有报道,一些不法商贩用罗丹明B(一种工业染料)给花椒、辣椒面染色,使其看起来更新鲜、更诱人。
这些“问题食品”的销售模式也越来越隐蔽,从线下实体店转向了更难监管的线上。
社交媒体“种草”引流:在短视频平台、小红书上,用“素人” before/after对比图、夸张的效果展示进行“种草”,然后引导到私人微信、社群进行交易,规避平台监管。
“挂羊头卖狗肉”:在电商平台开设店铺,上架的是合法商品,但当顾客咨询时,客服会通过私信推荐“特效版本”“加强款”,实际发货的就是非法添加产品。
“海外直邮”障眼法:将库存放在境外,国内接单后从海外直接发货,给监管和溯源带来极大困难。
面对不断翻新的非法添加手段,监管部门的“打法”也在全面升级。
装备“标准照妖镜”:此次发布的6项检验方法就是最核心的武器。以前,检测这些新出现的非法物质没有统一标准,现在有了国家标准方法,检测结果就能作为执法依据,让不法分子无法狡辩。
“以网管网”大数据监控:利用技术手段监控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的异常销售数据和用户投诉,精准锁定可疑目标,实现“精准打击”。
“全民监督”畅通渠道:鼓励消费者通过12315平台进行举报,让每一双消费者的眼睛都成为监督的眼睛。
新检验标准的发布,为消费者构筑了更坚实的安全防线。然而,保障食品安全不仅需要“监管”的利剑,更离不开企业“自律”的责任意识。在此,我们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发出提醒:
请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标准,杜绝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成分(如坎地沙坦酯、拉西地平),在普通食品中滥用工业染料(如红2G)、泻药(如酚丁)或抗菌药物(如乙酰氧肟酸)。以下将具体展示《保健食品和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请企业对照自查,筑牢源头防线。

附件: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第一批)
序号 | 保健功能 | 可能非法添加物质名称 | 检测依据 |
1 | 声称减肥功能产品 | 西布曲明、麻黄碱、芬氟拉明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检验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批准件2006004 |
2 | 声称辅助降血糖(调节血糖)功能产品 | 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马来酸罗格列酮、瑞格列奈、盐酸吡格列酮、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苯乙双胍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检验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批准件2009029 |
3 | 声称缓解体力疲劳(抗疲劳)功能产品 | 那红地那非、红地那非、伐地那非、羟基豪莫西地那非、西地那非、豪莫西地那非、氨基他打拉非、他达拉非、硫代艾地那非、伪伐地那非和那莫西地那非等PDE5型(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剂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检验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批准件2008016,2009030 |
4 | 声称增强免疫力(调节免疫)功能产品 | 那红地那非、红地那非、伐地那非、羟基豪莫西地那非、西地那非、豪莫西地那非、氨基他打拉非、他达拉非、硫代艾地那非、伪伐地那非和那莫西地那非等PDE5型(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剂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检验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批准件2008016,2009030 |
5 | 声称改善睡眠功能产品 | 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氯氮卓、奥沙西泮、马来酸咪哒唑仑、劳拉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三唑仑、巴比妥、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氯美扎酮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检验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批准件2009024 |
6 | 声称辅助降血压(调节血脂)功能产品 | 阿替洛尔、盐酸可乐定、氢氯噻嗪、卡托普利、哌唑嗪、利血平、硝苯地平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检验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批准件2009032 |
//
一、卫生部(1—6批次名单)
表1: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一批)
序号 | 名称 | 主要成分 | 可能添加的主要食品类别 | 可能的主要作用 | 检测方法 |
1 | 吊白块 | 次硫酸钠甲醛 | 腐竹、粉丝、面粉、竹笋 | 增白、保鲜、增加口感、防腐 | GB/T 21126-2007 小麦粉与大米粉及其制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含量的测定;卫生部《关于印发面粉、油脂中过氧化苯甲酰测定等检验方法的通知》(卫监发〔2001〕159号)附件2 食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的测定方法 |
2 | 苏丹红 | 苏丹红I | 辣椒粉 | 着色 | GB/T 19681-2005 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
3 | 王金黄、块黄 | 碱性橙II | 腐皮 | 着色 | |
4 | 蛋白精、三聚氰胺 | 乳及乳制品 | 虚高蛋白含量 | GB/T 22388-2008 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GB/T 22400-2008 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液相色谱法 | |
5 | 硼酸与硼砂 | 腐竹、肉丸、凉粉、凉皮、面条、饺子皮 | 增筋 | ||
6 | 硫氰酸钠 | 乳及乳制品 | 保鲜 | ||
7 | 玫瑰红B | 罗丹明B | 调味品 | 着色 | |
8 | 美术绿 | 铅铬绿 | 茶叶 | 着色 | |
9 | 碱性嫩黄 | 豆制品 | 着色 | ||
10 | 酸性橙 | 卤制熟食 | 着色 | ||
11 | 工业用甲醛 | 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 | 改善外观和质地 | SC/T 3025-2006 水产品中甲醛的测定 | |
12 | 工业用火碱 | 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 | 改善外观和质地 | ||
13 | 一氧化碳 | 水产品 | 改善色泽 | ||
14 | 硫化钠 | 味精 | |||
15 | 工业硫磺 | 白砂糖、辣椒、蜜饯、银耳 | 漂白、防腐 | ||
16 | 工业染料 | 小米、玉米粉、熟肉制品等 | 着色 | ||
17 | 罂粟壳 | 火锅 |
(第二批)
含乳饮料 | 联系方式:Wkzhong@21cn.com) | ||||
抗生素 | 联系方式:Wkzhong@21cn.com) | ||||
防虫 |
食品加工过程中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三批)
(第四批)
食品种类 | 检测方法 | ||||||
GB-T22286-2008 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
GB/T 21311-2007 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代谢物残留量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
GB/T 21982-2008 动物源食品中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赤霉烯酮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 |||||||
无,需要研制动物性食品中测定万古霉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
安定 | 参考GB/T 20763-2006 猪肾和肌肉组织中乙酰丙嗪、氯丙嗪、氟哌啶醇、丙酰二甲氨基丙吩噻嗪、甲苯噻嗪、阿扎哌垄阿扎哌醇、咔唑心安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
面粉样品无检测方法 | |||||||
无 | |||||||
无 | |||||||
无,需要研制馅料原料中二氧化硫脲的测定方法 | |||||||
无,需要研制食品中酸性橙II的测定方法 | |||||||
β-内酰胺类 | GBT21316-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 ||||||
无,需要研制麻辣烫类食品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测定方法 | |||||||
无 | |||||||
GB20361-2006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建议研制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测定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
无,需要研制食品中六亚甲基四胺的测定方法 | |||||||
附件2 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四批)
检测方法 | ||||||
GB/T21703-2008 | ||||||
参照GB/T 21915-2008《食品中纳他霉素的测定方法》 | ||||||
无 |
附件3 对前三批名单的补充和修改内容
备注 | ||||
2. 可能的主要作用:增加“防腐” |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一批)”第12条 | |||
“食品加工过程中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第4条 | ||||
“食品加工过程中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第4条 | ||||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一批)”第15条 | ||||
硫酸铝铵 | “食品加工过程中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第6条 | |||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一批)”第13条 | ||||
“食品加工过程中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第1条 | ||||
“食品加工过程中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第9条 |
(第五批)
附件2:食品中可能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五批)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 |||||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 |||||
附件3:对前四批名单的补充和修改内容
将“检测方法 ”适应范围限定为“仅适应于生鲜乳、纯牛奶、奶粉” | ||||
(第六批)
检验方法 | ||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 邻苯二甲酸二苯酯、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PP)、 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XP)、 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 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 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 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DMEP)、 邻苯二甲酸二(2-乙氧基)乙酯(DEEP)、 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酯(DBEP)、 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2-戊基)酯(BMPP) 等。 | GB/T 21911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 |
Copyright © 2024 陕西新时代生物转化检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4037229号
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